「科爾沁」這個部落名在蒙語中的原意是「帶弓箭的近衛軍」。而「阿魯」意為「北」或者「北方」,此因該部曾駐牧杭愛山之北,故名。
如果從地理角度而言,梁夢龍此時所說的「阿魯科爾沁」在春秋戰國、秦漢時代,先後屬東胡、匈奴、烏桓、鮮卑地。隋唐時期為契丹遊牧地。遼代為上京道烏州。遼代歸屬為上京臨潢府。金代為泰州屬北京路。元代為遼王耶律留哥的封地。
時間到了明代,此地初為潢水兀良哈地泰寧衛領轄,嘉靖二十五年(1546),遊牧於額爾古納河、海哈爾河呼倫貝爾湖一帶的阿魯科爾沁部昆都倫岱青、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世孫率部遷居,始名阿魯科爾沁,意即為「北方弓箭手」。
那這個「阿魯科爾沁」與已經投靠大明的「嫩科爾沁」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係就是「系出同源」:兩部原先就是一部,祖上來歷都是從這位哈布圖哈薩爾開始算的。
16世紀後(即1501年後),科爾沁一部南遷遊牧在嫩江流域,稱「嫩科爾沁部」,而留居在原地的科爾沁則稱為「阿魯科爾沁部」,所以阿魯科爾沁其實就是當時留牧於呼倫貝爾及後世黑龍江北部等地區的科爾沁部統稱。
換言之,從某個程度上而言,「嫩科爾沁部」可以看做分部,而「阿魯科爾沁部」實際上才是科爾沁部的主部。
但這只是從源流的角度而言,事實上兩家的發展已經有了高下之分,兩個部落也早已各過各的,連這種名義上的「主從關係」也早已岌岌可危。
本來,這南北兩家「科爾沁」一開始都是臣服於察哈爾部的,也就是臣服於名義上的蒙古大汗或者說北元朝廷。
然而,地理有時候能決定命運。嫩科爾沁部由於更靠近大明,早些年他們趁着大明軍事力量退化,追隨察哈爾、夥同內喀爾喀等部,不時寇邊大明,雖然沒發什麼大財,但多少也能搶口湯喝。
別看只是口湯,大明這裏的一口湯足以讓嫩科爾沁部實力快速反超阿魯科爾沁。到了後來,嫩科爾沁部便開始對臣服於察哈爾逐漸不滿,終於在不久前因為高務實的策劃和干預而徹底歸順了大明。
與此同時,阿魯科爾沁部卻因為實力有限,且抱不上大明的粗腿,始終只能雌伏於圖們汗麾下。然而阿魯科爾沁畢竟和嫩科爾沁部同源,圖們也不敢放心使用他們,因此該部在圖們麾下也是個邊緣人,沒什麼存在感。
阿魯科爾沁部一共不到萬戶,大概三萬民眾,戰時可用之兵撐死也就六七千,肯定不到八千。但他們佔據的草場卻很不錯——呼倫貝爾大家都很熟悉,就不介紹了。
既然草場很好,為啥人口這麼少?當然是因為冷啊!呼倫貝爾大草原可是在黑龍江北部附近,你還指望他們那兒和江南地區一樣養人嗎?
生產力低下的阿魯科爾沁人雖然畜牧能力不差,但人口實在漲不動,很多時候就成了察哈爾部的戰馬供應商——可惜圖們汗白嫖戰馬不給錢,活脫脫把他們當韭菜,割了一輪又一輪。
在這種情況下,阿魯科爾沁部對察哈爾部的向心力自然也就強不了。於是,在這次察哈爾避戰西遷的超大型遷徙計劃中,阿魯科爾沁部就被圖們汗放棄了,沒帶他們一起走。
不過阿魯科爾沁部本身對此也不甚在意,他們認為圖們走了更好,因為這樣相當於少了頭頂上的剝削者,反而更加自由了。
唯一的危險出現在李如松部奔襲捕魚兒海設伏的那段時間。阿魯科爾沁部當時本以為自己是個三不管,陡然發現李如松部數萬精銳朝他們領地殺來的時候,那可當真是嚇得屁滾尿流,二話不說就往東開溜了。
一邊開溜,阿魯科爾沁部還一邊做好了計劃:萬一要是被李如松追上,那就二話不說直接投降,並且表示願意「舉族內遷」。
這個計劃的聰明之處在於,根據大明的慣例,一旦遊牧部落請求「舉族內遷」,那就不是李如松能決斷的事,他必須上報朝廷——呃,有經略的時候還得先上報經略。總之,不是他李如松自己能「便宜處置」的了,這樣阿魯科爾沁人至少可以先保住命。
不過他們沒等到這一天,李如松到了捕魚兒海就停了下來,安安心心在那兒設伏,後來又莫名其妙地飛快走了,留下原地鬆了口氣的阿魯科爾沁人念叨着上師保佑,然後小心翼翼返回故里。
他們肯定沒想到,大明雖然看似沒搭理他,但大明朝廷內部依然有人記得他們——梁夢龍這個計劃就直接把他們當做獎品送給了嫩科爾沁部,根本沒問他們樂意不樂意。
在梁夢龍看來,大寧及周邊原屬於察哈爾的大片土地是大明需要直轄的核心地區。這是高務實很早之前就和他商議過的,是大明騎兵實力增強的關鍵一環,斷然不會容忍外人染指,即便是投靠了大明的嫩科爾沁部也不行。
兀良哈三衛不也很早就投了大明嗎,後來給他們分了地,又撤了他們頂頭上司寧王和大寧都司,沒人管着的兀良哈三衛最後怎樣?不還是回歸了蒙古勢力圈麼!所以高務實和梁夢龍都認定,核心地區必須由純正的自己人控制,因為只有自己夠強大,附庸才會甘當附庸。
高務實當初倒沒和梁夢龍商議如何賞賜嫩科爾沁部這件事,因為本質上高務實認為在伐元勝利之後,大明威加海內,嫩科爾沁部肯定不敢造次,賞賜的問題完全可以視情況再定。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因為其他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要提前商議這事,梁夢龍一時也只能想到這一點,因為這樣做符合高務實一個更高層次的整體規劃。
這個整體規劃說穿了也簡單:分而治之。
察哈爾部的力量從東蒙古被驅逐,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勢力真空,即便大明會取代它,但大明和它的定位卻不同。察哈爾在此,是可以威脅嫩科爾沁部與葉赫部的,甚至還可以威脅或者干涉其他女真各部。
而大明呢,至少不好擺明了干涉嫩科爾沁部和葉赫部這兩家已經臣服的部落,即使要干涉也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而嫩科爾沁部與葉赫部的聯盟由於他們之間的實力非常接近,屬於麻杆打狼兩頭怕,因此極有可能就會維繫下來。
這就很不符合大明的利益了:你們倆維繫聯盟,那我大明如何分而治之?萬一哪天大局有變,你倆聯手背刺我怎麼辦?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得提前製造矛盾。製造矛盾本來也不是不能另想辦法,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今天談到這茬,梁夢龍也就顧不得許多,先把這事提了出來。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打破嫩科爾沁部和葉赫部之間的實力平衡,接下去兩者之間就必然出現矛盾。道理很簡單,嫩科爾沁部即便加強了一些,也不可能敢和剛剛伐元大勝的大明對抗,那他們只能欺負誰?自然是昔日盟友葉赫部啊!
至於葉赫部和高司徒有聯姻這檔子事,梁夢龍並不在意。他對高務實有着足夠的了解,這位大司徒之所以聯姻葉赫,本質上就是要利用人家,絕無可能分不清敵我親疏。谷
更何況,一旦葉赫處於戰略劣勢,接下來只會更加巴結高司徒,這對高司徒而言反而是大有裨益的。
朱翊鈞盯着旁邊掛在畫架上的堪輿圖看了一會兒,也明白了梁夢龍的用意,點頭道:「梁愛卿此言大善,朕以為可行。」
頓了一頓,他隨手一擺,道:「那就告訴嫩科爾沁部,就說阿魯科爾沁部往日追隨圖們犯下諸多罪行,本該夷族以消其惡。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嫩科爾沁部又有棄暗投明之功,以其二部本出同源,故准兩科爾沁並為一族。嫩科爾沁人今後也當悉心教化,使阿魯科爾沁遺民沐我天朝恩德,將來也好同心向善,得天所眷。」
這件事與諸閣老都無直接利益關係,甚至看不到和實學派自身有多少關係,因此大家的反應就很一致,齊齊領旨道:「吾皇聖明,臣等遵旨。」
然後王家屏又問道:「皇上,嫩科爾沁既然賞了,葉赫、建州右衛等部是否同賞?」
朱翊鈞遲疑了一下,搖頭道:「葉赫與建州右衛的事等大司徒回京再論。」這兩部都是高務實當年收至麾下的,朱翊鈞覺得還是問完高務實的意見之後再決定比較穩妥。好在王家屏只是詢問,他本人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意見,因此皇帝回答之後他便退下了。
申時行見沒有其他人要說話,便接過話頭道:「那麼,現在是不是該討論外喀爾喀了?鳴泉公可有見教?」
「豈敢言教。」梁夢龍道:「外喀爾喀部地處甚遠,距京師至少有兩千六百里,距大寧甚至反而更遠,有兩千八百餘里,即便是距歸化城也有兩千里之遙。
這般距離,恐非我官軍所能常駐,否則一應給養太過艱難,縱是只屯兵一萬,年費怕也在二三十萬兩也。」
「大司徒與梁愛卿可曾就此有過討論?」朱翊鈞這次問得很直接。當然,這一問也不怕別人故意誤解,畢竟高務實作為經臣出征關外,戰前與大司馬及主管兵部的梁夢龍商議相關事宜也在情理之中。
梁夢龍頷首道:「有過一些討論,大致上有三個看法。其一是建立在阿巴岱賽音汗棄暗投明、轉附天朝之基礎上,當時臣與大司徒、大司馬的意見比較一致,認為若有這般機會,可以考慮讓阿巴岱賽音汗繼續暫掌和林。當然,現在看來這一條是不必考慮了。」
朱翊鈞點點頭,問道:「那麼其二呢?」
「其二則是讓順義王直轄。」梁夢龍道:「順義王誠心歸附二十餘載,忠貞可嘉,為我南征北戰數場,功勳着實不小,再加上去年還曾有所損失……此番若將和林轉交於他,想必土默特今後更能安心為我藩籬。」
許國在一邊微微皺眉,問道:「但若土默特勢力繼續擴大,於朝廷是否會有尾大不掉之威脅?」
「此事我與大司徒、大司馬也有商議。」梁夢龍肅然一指堪輿圖,道:「潁陽公請看,眼下察哈爾西逃,其將去往何處雖不能定論,但大抵應該會在西域一帶落腳駐牧。如今瓦剌分裂,察合台衰落,恐怕都不是那布日哈圖的對手。
假使察哈爾再興於西域,則我甘肅必受其害,此時若還分顧漠北,實在難以為繼。但若將漠北賜予土默特,北面有順義王足可為屏,則朝廷可聚兵與甘肅一點。如此我天兵退可固守,進可西出,攻守皆在我願,其何不美?」
許國想想,似乎也覺得道理沒錯,便微微點頭,不再多話。朱翊鈞輕輕「嗯」了一聲,卻又問道:「梁卿之前說有三個設想,這才說了兩個,還有一個是什麼?」
梁夢龍面色一正,鄭重道:「這第三個就有些爭議了,此條原是大司徒提出,但他也說要達成此條頗不容易,須得機會絕佳才好展布。」
他這麼一說,朱翊鈞更好奇了,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問道:「哦?快說來聽聽。」
「是,皇上。」梁夢龍緩緩道:「第三種方案是,將鄂爾多斯部移鎮漠北和林,我官軍進駐河套。」
「啊!」
「嘶……」
眾人一同驚訝起來,連朱翊鈞都倒抽了一口涼氣,連忙道:「收復河套……這怕是不容易吧,鄂爾多斯部豈會願意放棄河套而去漠北苦寒之地?」
「正是因為難,所以大司徒才說須得有絕佳之機會才好展布。」梁夢龍嘆了口氣,道:「若是鄂爾多斯前次支持哱拜之事發生在當前就好了。」
朱翊鈞一聽就明白了其中意思,也不由得惋惜,道:「是啊,前次他們是犯了大錯。這一次卻不同,鄂爾多斯部配合土默特出兵北伐,一直規規矩矩呆在順義王麾下……這卻不好辦了。」看來朱翊鈞對河套還是很有想法的。
梁夢龍此時卻忽然笑了笑,道:「好教皇上放心,大司徒此前對此還有個後續設想,雖然眼下局勢稍有不同,但換湯不換藥,這個想法沒準還是能用上的……只是可能需要等上幾年。」
朱翊鈞大喜,連忙問道:「什麼設想?」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雲覆月雨」、「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一路色友」、「keyng」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