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我的想法呢,是在咱們這個新區,打造一個以教育為核心的新城!」
「不過這個教育產業呢,又有別於咱們其他的教育體系。」
「我打算在這裏,採取全新的教育模式,完全模仿德國的工程師培養體系!」
「此前我們在濱城也有過實驗,效果非常不錯。」
「我打算把那個技工學校搬過來,畢竟省城這邊基礎更好。」
肖鋒的這番話,可是把上面的領導聽得是喜出望外。
關於濱城那邊技工學校的消息,他們可是聽了老多了。
很多濱城本地的孩子,都因此從中受益,連帶着不少工業企業也獲益良多。
可對肖鋒而言,在濱城這邊搞這樣的學校,也有一種苦惱。
那就是儘管上面採用了很多的手段,可是隨着外來人口的增加。
濱城的土地價格依舊是出於緩慢上漲的過程中。
哪怕現在國內其他城市,已經因為國家的調控政策,開始出現房價下跌的現象了。
可在濱城,房價卻依舊很堅挺,並且還出現了緩慢上揚的過程。
麼得辦法,地產這種東西,就是一種恆定的資源。
哪怕德國對炒房,實行了最嚴格的管控,可最近二十年。
德國經濟發展好的區域,房價也依舊翻了倍。
比如慕尼黑,和柏林,都出現新區房價翻倍的情況。
而且買房,專門出租吃紅利的現象依舊不少。
畢竟食利階層從古至今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你是不可能把這些人杜絕的。
而濱城本來地理環境就特殊,城市就處於丘陵地帶。
城市被大大小小的山丘給分割成了很多區域,所以土地供應本來就緊張。
而這些年來因為工作環境好,而且又有大量生化環材企業在這裏落戶。
越來越多有真本事的年輕人,來這裏闖蕩。
而且這裏可和那些喜歡搞網絡經濟的網紅城市不一樣。
你去那些網紅城市,只要你是個女的,你膽子大一點,底子不算太差。
在臉上割幾刀,就能變成一個人造美人。
然後對着手機扭扭屁股,漏點肉,可能就會成為網紅。
然後你就可以帶貨了,賣點服裝日用品啥的。
可是在這裏,可根本沒有網紅經濟的土壤。
你想來這座城市打拼,並且留下。
那你最低也得有211的學歷打底。
而且在別的城市很難找到工作的生化環材這樣的天坑專業,在這裏卻非常吃香。
因為這裏有着國內最多的各種各樣的實驗室。
最初只是第九實驗室和陽光醫院牽頭的,醫療器械和醫藥等方面的實驗室。
可是後來,隨着來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發現這裏環境非常適合創業。
既有年輕人喜歡的大城市的基建基礎,環境有非常不錯。
但又沒有北上廣深杭那樣大城市的浮躁,在這裏只要你有真本事,踏實肯干。
你就能找到專業對口,適合你,而且你也喜歡的工作。
在這裏從來沒有996,更不會出現那種到了35就逼你離職的公司。
像那種斷子絕孫的大廠hr之間結成聯盟,倒逼員工離職配合工作的公司,在這裏只要冒頭那是要被趕盡殺絕的。
正因如此,這座城已經成了國內最不內卷,最適合科研,不擅長人情世故的人才留下的城市。
五年前這裏人口只有七百萬,其中還有二百萬是市屬郊區。
可五年過去了,城裏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萬,甚至直奔兩千萬就去了。
所以這座城雖然看似不內卷,可實際上競爭卻格外激烈。
這裏的內卷,是在規則之內的內卷。
說的在直白一點,這裏的公司不需要你天天996的裝樣子。
但這裏的公司需要你在規定時間內,百分百的工作,並且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
而誰在工作時間內,效率更高,誰就可以留下來。
至於那些說勤能補拙,嘿,我規定時間內完不成,我偷偷加班的。
對不起,你這是壞了規矩,我們這裏不歡迎。
這就和國家現在嚴抓校外補課是一個道理。
國家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靠勤來補拙的庸才。
這裏的公司也是這樣,誰能在規定時間內效率更高,就說明誰更聰明,更懂得方法。
而如果做不到的,那自然就不和規矩了。
當然一些中等的公司,也可以接受這些被頂級公司淘汰的人。
但還是有些人,真的不適合在這座競爭同樣激烈的城市生活的。
這樣一來,就必須還要有個備選之地。
而離濱城也就四百來公里的省城就在合適不過了。
而且和濱城比起來,其實省城真的更適合生活。
本身這裏就是一個特大城市,自來就有着八百多萬的人口。
而且交通也更加便捷,又有着非常紮實的工業基礎。
只是前幾年,沒有趕上那一波的互聯網大潮,所以才沒有什麼重大的發展。
其實這也和國家的規劃有關。
前十年南方城市之所以發展迅猛,這主要和國家推廣發展延長江經濟帶有關。
所以就把很多重要的互聯網產業分別落戶到了這些南方城市裏。
比如漢江就有內存廠落戶,蓉城有jdf落戶,至於魔都,綠城這些城市都不用說了。
都在國家層面的佈局下,分到了不少半導體產業的工廠。
而北方城市,則在這一波互聯網大潮的紅利當中全面落敗。
而現在北方的城市只能自救,所以就只能紛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之路。
本來省城這邊的管理人員,也對未來發展方向很迷茫的。
可是這次和名廚集團這麼一接觸,立刻就重振了信心。
確實,我們的重工業,也確實到了要產業升級的時候了。
「就說我們的工業機械人,現在我們國內百分之就是的工業機械人,都是被日本和德國企業壟斷的。」
「山崎馬扎克,西門子,abb等等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我們的工廠車間裏,就比如汽車製造,大量使用的工業機械人,幾乎百分百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而我們就有新松,可最近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我覺得他們還有很深的潛力可挖。」
「不過想要發展重工業,這次我們必須要理清思路,我們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
「剛好咱們這邊要發展一個新城,我覺得這裏就應該髮長成工程師之城!」
「對,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培養技工,我們需要的是了解一線,熟悉一線的真正工程師。」
「我打算聯合幾所大學,建立一所真正的理工大學,為咱們和國家培養技術方面的人才。」
「國家提倡從初中開始分流,畢竟咱們還沒有實力普及全面高中教育。」
「既然有大半孩子被分到技術學校里,我們就要好好輔導這些孩子成才。」
「從這些孩子裏挑選最起碼一半作為技術精英,然後剩下的一半,在分流到理髮,廚師,等等產業…」
其實肖鋒說到這也有些委婉,可能很多家長會不高興。
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孩子,真的不適合走學術的道路。
甚至就連當個工程師也不能當好,像理髮,廚師這樣的崗位可能比較適合他們。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不過和以往那些垃圾理髮學校,和廚師學校不一樣的是。
肖鋒打算創建的這個職業學校,可不同於普通的職業技術學校。
要教那就教最好的,理髮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樣的學徒式模式,必須要教導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術。
另外就是,就算培養力工,他也要培養一些新時代的力工。
比如會使用外裝甲骨骼的工人,會操作遙控機械人的工人。
這樣當一些工作環境比較特殊的時候,這些人就能派上用場。
而且隨着各種新機械的普及,傳統的搬磚工人,一點科技知識都不懂的那種,註定是要被淘汰的。
至於說那些真正被技校留下的學生,肖鋒打算採取的是德國的培訓制度。
在前兩年,學的工科類的專業基礎課程。
而到第三年,則會安排進工廠實習,而在工程里。
則會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天賦,在進行分類。
之後就是三年的工廠實習期,這段時間是學徒制的。
要以老帶新,不過這次可和以前不一樣。
以前的學徒制,是師傅說了算。
可是這次,他們不光是要設立對學徒的考核,還要對師傅進行考核。
師傅每年要固定帶出多少合格的學徒的,而且帶出來優秀的學徒越多。
師傅獲得的獎勵就越多。
三年之後,學徒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比如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家庭需要,選擇繼續深造或者進工廠工作。
當然只要考取相應的技工等級證書,那麼就會獲得相應的工資待遇。
至於能不能賺更多,那就要看你的kpi考核了。
而且技工也是可以不斷升級的,不光你生產效率會不會提高,而是看你有沒有提出一些改善型的建議,也就是實用新型專利發明。
如果有,那自然是可以實現等級躍遷的…
有這麼一套全新的工匠培養體系的建立,咱們完成產業升級,那就水到渠成了…
2011 全新工匠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