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8-06
晉陽城外,走馬崗,黑鴉軍東大營。
李曜笑吟吟地看着李存孝和李嗣昭換上自己送來的冷鍛甲,道:「這冷鍛甲鍛造困難,如今一共只鍛造了十具,大王那邊送了一具,蓋僕射那邊送了一具,八位兄弟各一具。」
李存孝看了看自己的盔甲,用力拍了拍,笑道:「嘿,果然是好東西!」
李嗣昭卻是一愣,奇道:「你自己怎麼沒有,為何不多造一具?」
「某又不上戰場,要來何用?好鋼用在刀刃上,這等冷鍛甲,某還沒有想出更加簡單的製造方法,如今這般造法,費時費力,某既然不會出現於戰陣之上,何必暴殄天物?」李曜搖頭道。
李存孝卻大搖其頭:「你如今得了南路轉運官之職,雖然泰半坐鎮晉陽調配物資,但某在前方若有大舉動兵之勢,你也勢必要親自前往軍中。某領五千兵力拒張浚,未必能保證你這轉運官能有泰山之安。」
李曜頓時一怔,按照他的記憶,李存孝這次南下打得那叫一個威風八面,根本沒有什麼危險似的,很輕鬆就打得南線十幾萬大軍紛紛潰散,怎麼現在聽起來,好像沒那麼容易?
他心中猶疑,中國古代的史書就是只記一下戰果,究竟怎麼打,具體的情況一般不記載,莫非李存孝這場仗打得其實並不輕鬆?
不過就算不輕鬆,打贏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吧,哥只要老老實實、勤勤懇懇把物資調撥齊全,多少也能分潤點功勞就好,上戰場這麼危險的活,哥還是不要參合了。至於李存孝這個建議嘛……既然危險或多或少是存在的,那哥還是弄一套,就算沒起作用,好歹也是個心裏安慰,有備無患不是。
「既然如此,那某回軍械監之後且看看是否還能有足有的人手,有的話就再弄兩具,要是沒有,那也沒辦法,總得先滿足作戰人員。」李曜心裏明明打定了主意要再鍛造兩具冷鍛甲,但嘴裏還是說得無比大公無私的。
李存孝這才點了點頭,李嗣昭則笑着道:「此番正陽送來的這五千副輕甲,某可是很花費了些口舌,才叫黑鴉軍裝備上。」
李曜聽了,不禁一奇:「這卻是為何?這批輕甲乃是召集工匠,群策群力才研製出來的,專門用來給精銳輕騎裝備,重量又輕,防禦箭矢的能力卻頗為不錯,為何還要九兄費了許多口舌?」
李嗣昭笑道:「原來正陽不知道?你且想想,那日某去代州接你,你可曾看見黑鴉軍披甲了?」
李曜一怔,回憶了一下,訝然道:「倒是沒有,不過那次不是因為沒有必要披甲才輕裝出發的嗎?」
李嗣昭搖搖頭:「哪有此事,黑鴉軍一貫是不披甲的。」他苦笑道:「正陽,你有所不知,黑鴉軍乃是軍中精銳,一貫以勇武自詡,又精於騎射,可謂天下鋒銳,是以過去上了戰場也是這般輕裝,從不披甲。此番要讓他們披甲,某真是煞費心思,最後還由二兄出來唱了一番黑臉,這才讓他們不情不願地把這輕甲披上。」
李曜聽了,不禁無語。這樣的軍隊,的確一聽就知道是強軍,可是這般逞強,一旦遇到勁敵,傷亡必然很大,那又何必?批了這批輕甲,雖然對鈍器重擊之類的打擊幫助不大,但這批輕甲乃是自己指點一大眾能工巧匠設計出來的,對於弓箭的防禦力相當不錯,如果遇到對方箭陣掩護,必然能大量減少傷亡,真真是好東西啊,他們居然還想着不要……簡直是浪費哥的表情。
「此物的作用,只消經過幾次戰鬥,想必將士們便能理解了,如今說來,也沒什麼意思,還是讓戰爭來檢驗這批輕甲的效用之後再說吧。」李曜雖是這般說,但心裏還是難免有些明珠暗投的遺憾。
他一直認為弓箭與盔甲的問題,其實和槍支與防彈衣的問題很類似。從原理上講,一般攻擊機械的發展速度要比防禦器械快。而且防禦器械要跟上攻擊器械的發展是很困難而且吃力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回到弓箭與盔甲的問題上,漢朝的弓箭已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了,比如著名的李廣常用的大黃弓,其威力甚至能射入堅石,所以普通的盔甲防不住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在戰國時代中國已經普遍採用的弩,其威力更是在普通弓箭之上,據記載其箭頭已經發展成為三棱形,已經很像後世專門對付重裝士兵的「透甲錐」。
在古代國外弓箭的發展看上去也走在盔甲之前,著名的英格蘭長弓兵痛殲法國重騎兵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法國重騎兵擁有幾乎是冷兵器時代最好的防護能力,但是在威力驚人的長弓攢擊之下仍然被射成了刺蝟。要知道,古代歐洲是絕對禁止使用弩的,但是弓的威力仍然駭人。在三國時期盔甲的發展並不是很快,雖然看起來當時的弓箭也不咋地,在三國志龐德傳里有記載,龐德曾經「射(關)羽中額」,但是,看上去這一箭遠遠沒將關羽射死,所以後來關羽還是能夠活蹦亂跳的水淹七軍,如果當時龐德的弓箭威力大,關羽當初就掛掉,那麼襄樊之戰應該就此結束了。
到了三國後期,諸葛亮鑑於蜀漢國力較弱,人丁稀少,在蜀漢士兵的訓練和兵器的改進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其中著名的包括浦元刀,元戎弩等等。另外有記載蜀漢軍隊同樣有着極好的盔甲,以至於後來的晉朝人對蜀漢盔甲青睞有加。蜀漢軍隊正是憑藉良好的訓練和精良的兵器,使得司馬懿在五丈原高高掛出免戰牌,雖然此時蜀漢軍隊人數上絕對不佔優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弓箭伏擊戰例是諸葛伏擊魏國名將張合,張合其人作為魏國五良將的之一的名將,深為諸葛所忌憚,但是他最終還是在那次追擊中被元戎弩射死,後人評價這次追擊類似於一場陰謀。其實,因為盔甲的發展一直都是滯後於弓箭之類的攻擊兵器的發展,因而在古代戰爭的傷亡人員中很大比例都是弓箭造成的,所以在三國時期有很多名將死於弓箭之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漢末三國的弓弩和盔甲三國時期的盔甲主要有魚鱗鎧和皮甲。
皮甲由於材質問題,對付鐵製刀還有些用處,但對於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幾乎沒有抵擋作用。但皮甲成本很低,加上三國時期經濟大破壞,幾乎沒有什麼能力大規模製造鐵鎧,故普通士卒也多使用這個。
魚鱗鎧,很像後來出土的金縷玉衣,就是將鋼片或鐵片穿綴成鎧,裏面襯皮甲,防止擦傷。魚鱗鎧對於鋼刀等砍殺型武器的防禦力很強,但由於每片間都有縫隙,所以在防護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時還是有所欠缺,但效果也很不錯了。
魚鱗鎧製作比較簡單,但三國時期經濟退步,製造能力大幅下滑,魚鱗鎧也不能像漢朝那樣大規模普及使用,只有騎兵和將領可以用得起。還有幾種鎧甲,比如黑光鎧,明光鎧。這兩種就是在魚鱗鎧的基礎上,在左右胸部有兩個類似後代的護心鏡的大鐵片或鋼片,塗上黑漆防鏽的叫黑光鎧,打磨如鏡的叫明光鎧。這兩種鎧,由於是整片防護,中間不像魚鱗鎧有縫隙,故在防護穿刺型攻擊武器時效果特別好。但是只有那些著名將領或權貴用得起。這類鎧甲使用時間很長,唐朝最出名的鎧甲就是明光鎧。
三國後期出現了一種兩襠鎧,就是胸前一個整片,背後一個整片,兩片用布連綴起來。這種鎧防護性好,而且製作簡單,易於穿着,隨着三國末期經濟的恢復,這種鎧大範圍的應用,普通士卒也用這個。這種鎧不僅對砍殺型武器防禦好,而且對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護。但由於左右臂和兩肋沒有防護,所以這兩個地方是弱點。
直到唐代,出現一種山紋鎧,也叫山文甲,李曜現在主事的軍械監這次就為黑鴉軍提供了三百多套,不過也只能裝備什長以上的軍官,而且還要到最終出兵之前才能將什長一級全面裝備完。這種鎧純粹靠數千片山字形的鋼片交叉連綴而成,中間沒有任何縫隙,加上採用鋼製,可以說是最好的鎧甲了,防護效果比西方的桶鎧效果要好。
李曜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手筆,一來是他出任掌軍械監之後發現李克用放在軍械監名下的礦山、炭場其實相當多,以軍械監的產能來說,這批地方所產出的原材料足夠供應兩個軍械監了,如果李曜執掌軍械監時間更長一點,他再對礦場、炭場進行一番梳理,軍械監擴大四倍也不虞原料有缺。只是話說回來,這樣的情形下,軍械監居然還需要大批從別的商人手中購買原料,其中黑幕有多厚,就不必多說了。要不是李曜最近忙於黑鴉軍的裝備補充,軍械監里的某些人,早就被他整倒了。現在麼,為了穩定起見,只好讓他們多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三國時代的情況,在某個程度上跟現在的唐朝有些相像。經濟都因為戰亂有很大程度的下滑,導致了軍事裝備水平也隨之下滑。
唐朝全盛時期早已不必去說,如今不論朝廷的禁軍如神策軍等,已然不能做到全軍被甲,各地藩鎮的被甲情況也很不樂觀。李克用的河東軍備甲率在李曜看來,也是堪憂,全軍齊全被甲率大概也不過就是上成上下。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李曜認為之所以大家都覺得弓弩威力強大,主要還是因為鎧甲防禦能力比較差。而鎧甲防禦能力差主要是因為經濟破壞嚴重,鋼鐵產量嚴重下滑。而如果有足夠的鋼鐵產量,雖然重騎兵這種東西依舊不適合中國,但是重步兵加輕騎兵的王牌配合,卻是可以搞得出來的,就像當年的唐軍,輕騎加陌刀軍,所向無敵!
三人又說了些閒話,外面李存孝的親兵和李曜帶來送軍械的兩位署令已然匆匆趕來,說是黑鴉軍已然換裝齊備,等候李軍使、李典軍和李轉運巡視。
李軍使指的是李存孝,他現在已經被正式確定為南下主將,具體職務就是「義兒軍使」,也就是義兒軍的主將,一號人物;李典軍指的是李嗣昭,具體職務叫做「典義兒軍」,這個職務略低於軍使和副軍使以及監軍——如果有的話。
拿現代職務相比,李存孝的這個義兒軍使好比軍長;副軍使本是李存賢,不過他被李克用臨時抽調去了北軍作戰,這個職務自然就是副軍長;監軍目前沒有,如果有的話,類似於軍政委;李嗣昭的這個典義兒軍,其實相當於軍下面一級的師長,但卻是掛副軍級軍銜的師長,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李曜,他那個掌軍械監的職務級別太低,雖然實際上乾的工作已經類似於全軍的「總裝備部部長」,但品銜上太拿不出手,才只是個正八品上。官面上大家都是稱呼人家最高的職務,因此李曜現在被叫做「李轉運」,就是因為他現在臨時出任了南路轉運官,也可以叫做南路轉運使。這個職務雖然是臨時設置,但級別相當不低,不會低於李嗣昭。而且乾的工作也很關鍵,差不多是總後勤部長加總裝備部長,地位顯要。
於是,李軍使、李典軍和李轉運三位便威風凜凜地去了點將台觀摩軍容。
出門沒走幾步,李曜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倒不是別的不對勁,而是從李存孝、李嗣昭開始,一直到黑鴉軍的最低級士兵們,個個都是頂盔貫甲,全副武裝,就他一個人穿一身深青色的八品官服,顯得格外不合群。
李曜暗暗打定主意,下次一定要注意,進軍營還是換一套武裝比較好,現在這樣太打眼了,而且容易被人看做異類。
黑鴉軍的軍容,按照李曜的觀點來看,當真不值一觀。他倒不是鄙視黑鴉軍的戰鬥力,而是因為黑鴉軍這支李克用在沙陀和五院之眾中抽調精銳組成的精兵軍紀過於散亂。
李曜目前還沒有接觸過別的軍隊,不知道是不是這年代的藩鎮軍隊都是如此這般,反正黑鴉軍的軍紀現在看來,是真的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很糟糕。
李曜隨着李存孝、李嗣昭一起走上點將台時,下面的黑鴉軍士兵們列隊站着,但是隊列歪歪斜斜不整齊不說,許多人還在交頭接耳,甚至大聲說笑,毫無顧忌。
這讓看過共和國閱兵式的李曜大為不滿,心道:「這軍姿軍容和國慶大閱兵相比,簡直判若雲泥!別說國慶大閱兵了,就算老子讀大學的時候,咱們大一軍訓之後的『軍容』,也比這強了不知多少!你看那小子,出了點汗恨不得把盔甲都脫了。想老子那時候軍訓,哪天不是一身像從白鹽里滾出來的?那汗流了干,幹了流,最後迷彩服上一層鹽啊……站軍姿、聽訓話的時候別說擦汗了,尼瑪眨個眼都要挨批!這鳥軍容,觀個屁……」
李嗣昭似乎看出李曜的不滿意,微微側身,小聲道:「十四弟是不是覺得這等軍容……不觀也罷?」
李曜沒料到自己的想法被他看來出來,微微有些尷尬:「這個,小弟不是很懂得軍中事務,只是這等吵吵嚷嚷,某以為……只怕有些不妥。」
李嗣昭微微苦笑,道:「你道我等不願去管?只是這黑鴉軍都是大王沙陀和五院舊部,動輒親稟大王,喊冤哭屈,你說某如何管得?」
李曜沒料到這一層,嘆了一聲,但立即又奇道:「可九兄雖然不便嚴管,二兄卻不正是沙陀人麼?為何也管不得?」
李嗣昭只是搖頭:「驕兵悍將,不是那麼好管的。」見李曜似乎有些不信,只好解釋道:「黑鴉軍乃是大王牙兵之一,最是驕悍不過,而且戰力又盛,一旦要是壓迫過甚,萬一弄出個變亂……那就萬事皆休了!」
李曜這才知道他們擔心的是什麼,不禁一嘆。這件事,他也沒什麼好主意。或者說,站在李克用的角度來看,沒什麼好主意。
按照後世史學家的主流觀點來看,藩鎮主動動兵挑釁唐廷中央政權的情況是極少見的,真正最多的戰爭是藩鎮與藩鎮之間,以及唐廷討伐藩鎮這兩種。此外,還有一種最為常見的情況則是藩鎮內亂。
所謂藩鎮內亂,就是將校、士兵襲殺節帥,另外擁立或者自立(前文有述,並列有數據,此處不再贅言)。因而身為一方節帥,最擔心的事情也就是部下覺得自己賞罰不公,因而廢之甚至殺之。
李克用雖然是出身沙陀貴族,但現在也早已是一方節帥,對於這等事情的方便,當然不會輕忽,是以李嗣昭他們才會覺得這事情沒法管,因為只要士兵們糾結一起去上告大王,大王必然「甚憫之」,然後整頓軍紀的事情就辦不下去了。
第064章 南路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