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在翠微居

翠微居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

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

作者:雲無風

熱門推薦: 官術 葉凡唐若雪 不放縱能叫神豪嗎? 我的絕美老闆娘 重生了,回到小縣城當豪門 1979黃金時代 重回1980,我要當香江之王 讓我當炮灰主母,我偏另謀高枝 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 人在北美,你管這叫屍檢官? 都重生了誰考公務員啊 我要做皇帝 重生之民國元帥 唐磚 大唐李承宗 寒門崛起 錦衣夜行 大清隱龍 盛唐不遺憾 天啟之門 大明文魁 錦衣春秋

加入書籤 翻上頁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投推薦票 手機閱讀

    李如桂在一邊聽得愕然呆住,顯然一時不能接受在遼東居然真有人敢對自己下手,這簡直是想都沒想過的咄咄怪事。

    而李成材則是當場眼前一黑,驚得目瞪口呆,下意識也朝自己兄長李成梁望了過去。

    李成梁臉色鐵青一片,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高務實這個人有多棘手,但畢竟之前高務實在他面前時表現得頗為和善,看起來並不像是專門針對他來的遼東。

    雖說即便如此,李成梁依然對高務實的到來抱有異常的警惕,可高務實僅僅因為侄兒一次開會不到就直接發牌鎖拿,這還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李成梁想不明白的是,如果高務實此來遼東的目的真的就是自己,那他前恭後倨的用意是什麼呢?

    按理說,他根本不需要如此,因為如果他此來真是為了對付自己,他其實沒有必要親自來遼東。

    這中間的道理是很明顯的,他李成梁就算有四萬家丁,就算手頭的實力「雄冠天下」,也遠遠不能和昔年的安祿山相比,造反什麼的根本沒有指望。

    大明的總兵,如果沒有督撫、兵憲的配合,能夠調動的就只有他的隨任家丁,而遼東的衛所兵雖然與其他地區一樣,遠不及家丁能打,可是由於遼東本身常年處於戰備狀態,衛所兵員的素質倒也不至於完全不能戰,而與此同時,遼東鎮的總兵力對於這四萬家丁還是處於碾壓態勢的。

    大明九邊到底有多少兵力,這個答案連李成梁都不是特別清楚,但高務實手頭掌握的情況肯定比李成梁要確切,因為就在前不久他還擁有這數千裏邊鎮的統合之權,可以根據各督撫的奏報大致判斷一下,雖然也肯定不準確,可大致總能有個概念。

    如此,再配合他前世閒來無事時看的某些歷史論文專著,就能大致推算出一些數據來,基本搞清楚一個後世很多人都挺糊塗的賬:大明九邊到底有多少兵力。

    為加強北部的防務,大明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亘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設立了九大軍事重鎮,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九邊,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也稱太原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寧夏鎮,甘肅鎮。

    九邊重鎮的總兵力在大明各時期變化較大,其中永樂年間約為68萬人,後來兵力人數一直在40萬到90萬之間,在原歷史上,大概到萬曆四十八年的時候兵力人數達到巔峰,到了88.5萬人。此後經過各時期的變化,明末崇禎時期,兵力為59萬人。

    遼東鎮東起鳳凰城(後世鳳城市),西至山海關,全長將近兩千里。

    遼東鎮的城防體系分為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五級。鎮城有兩座,分別是遼陽城和廣寧城,也就是之前所說的遼東其實一分而二:遼河以西、遼河以東。

    鎮城下設東、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各路城分管二十五衛,每衛理論滿額編制是5600人,但實際上有多有少,有一些重要衛所的兵力長期超編,也有一些長期缺員。

    有些衛單獨建立了防禦性的衛城,如著名的寧遠衛城。遼東各衛下計有127所,所依託的城為所城,其規模較小。而最低一級的是堡城,也稱台堡,有107座。

    九邊重鎮的城防體系大體類似,所以其他軍鎮的城防情況參照遼東鎮即可,這裏不做重複介紹。

    在永樂時期,遼東鎮駐軍兵力為23萬人。大明中期的時候駐軍兵力在7萬至9萬之間。原歷史上的萬曆四十八年,遼東鎮兵力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6萬,不過人數雖多,但戰鬥力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餉,真正遇上戰事的時候卻經常遇到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

    至於到了明末崇禎時期,由於遼東已經丟得七七八八,兵力遂裁減至8萬餘人。眼下由於西懷東制進程以及偏向於「東制」,遼東兵力已經由此前一些年的衰落而重新開始加強,雖然還不到永樂時期的數量,但也有18萬左右。

    薊州鎮是九邊中最大的軍鎮,東起山海關,西至慕田峪,全長一千七百餘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定為8.5萬人,到了崇禎時期駐軍兵力近13萬人。

    不過眼下的薊鎮兵力反而超過原歷史上的崇禎朝,因為高拱改革之後,西懷東制的中間節點就是薊鎮,所以薊鎮實際上有一個「功能」,西邊有事要支援西邊,東邊有事要支援東邊,那麼兵力當然要比較充足才行。


    而且這一世的戚繼光,由於有高務實迷信般的支持,一直保留了「總理練兵」之權,以至於九邊各鎮常年有部分兵力被調往薊鎮輪訓,使得薊鎮實際兵力經常性高達17-18萬左右。

    宣府鎮東起慕田峪,西至西陽河,全長千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12.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8萬餘人。

    但眼下宣府的兵力也超過以上這兩個時間節點——還是由於高黨連續執政的原因,所以宣府這個高黨嫡系的邊鎮幾乎總是第一時間得到加強,不僅包括新式火器,也包括兵力。其唯一的削弱大概就是最近馬芳致仕後,部分騎兵被抽調至遼東這一條了。根據前次漠南大戰時高務實掌握的情況,宣府鎮現有兵力超過13萬。

    大同鎮東起鎮口台,西至鴉角山,全長約六百五十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13.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7.6萬餘人。同樣因為高黨、晉黨執政的關係,現有兵力雖然比永樂朝略低,卻也有12萬左右。

    山西鎮東起真保鎮長城,西至黃河邊的偏頭關。由於山西鎮位於大同、宣府兩鎮長城的內側(南邊),故又稱為內長城。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長城防線被突破後,敵軍長驅直入。作為第二道防線,山西鎮的兵力相對較少,崇禎時期駐軍兵力5.3萬人,現在也沒高出多少,大概6.5萬-7萬左右。

    延綏鎮東起黃甫川堡,西至花馬池,全長一千七百餘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2.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約4.5萬人,當前的兵力也介於這兩個時期之間,約莫3.7萬人,不到4萬。

    固原鎮東起延綏鎮饒陽水堡西界,西達蘭州、臨洮,全長約一千里。

    這一鎮要單說一句,大明初期,西北地區只設了延綏、寧夏、甘肅三鎮,但由於戰線太長,距離較遠,一旦遭遇戰事,三鎮之間無法做到遙相呼應,因此在弘治年間又新增了固原鎮。

    該鎮兵力在崇禎時期是近6萬人,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寧夏鎮東起花馬池,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全長約兩千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7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2.5萬人,目前的兵力是約3萬餘——因為土默特臣服之後,鄂爾多斯部也比較老實,所以駐軍兵力不多。

    甘肅鎮東南起自後世蘭州的黃河北岸,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全長約一千六百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9.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4萬人,目前兵力約6萬餘,不到7萬。

    這麼一計算,大明九邊眼下的兵力實際上已經接近原歷史的最高水平,達到了86-87萬左右。

    究其原因,其主要增長來源於兩點:一是高拱這些年的財政改革,二是俺答封貢後的邊貿發展與漠南大戰的勝利,對邊貿持續發展都有重要的良性影響,這兩個原因使得大明的軍餉開始變得充足。

    當然,以上這些數值之中肯定都有水分,不過此時的水分自然還遠遠不到原歷史上明末的那種程度,按照高務實的估計,砍去三分之一大概就差不多是實數了——可見邊軍的表現還是遠遠好過京營,倘若是京營的話,估計要砍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多。

    邊軍砍去三分之一,也還有68萬左右,其中遼東也還有12萬衛所兵。

    這意味着什麼呢?李成梁要是想造反,即便算他那四萬家丁都肯跟着他掉腦袋,首先他也得拿四萬精騎去攻城——他的這支家丁本身是為了砍蒙古人首級或者說為了搶功而打造的,強的是野戰能力,論攻城的話,反而也不算強項。

    而衛所兵平時的責任正好相反,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守城,因此李成梁要是造反,等於是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戰略上就先吃了大虧。

    當然,也不是說就不能打,畢竟家丁作戰之勇猛遠不是衛所兵能比,可是拿四萬家丁去強攻12萬守城的衛所兵,李成梁虧不虧啊?何況等他拿下遼東的這段時間,怕不是戚繼光早就來了!

    不僅戚繼光,甚至宣大那邊的援軍都要到了,搞不好還會有土默特騎兵——土默特現在派了一支兩萬餘人的精銳騎兵扼守在大寧城和山海關之間巡遊,這件事他可是知道的,他甚至還知道這支右翼蒙古的精兵,很大程度上是看高務實的面子出動的!

    所以綜上所述,李成梁根本不會考慮武力造反,既然如此,朝廷如果真要動他,一道聖旨就解決問題了,至於派高務實親自來麼?

    由於想不明白這其中的緣故,李成梁對高務實發牌來拿李如桂的這一舉動完全不能理解,外頭那人說出「喧譁」緣由之後,面對弟弟和侄兒的目光,李成梁也遲遲拿不定主意,眼珠亂轉,就是不肯開口。

    ----------

    感謝書友「gjjkh」、「sugarsugar」的月票支持,謝謝!不知道為啥,後台id又能顯示了。



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  
  東唐再續  宦海龍騰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路人甲穿越記  末世之黑暗衍紀  神州鎮魔錄  鮫行天下  
加入書籤翻上頁返回目錄下一章投推薦票

更新推薦:蓋世人王 模擬修仙傳 一劍絕世 武夫 全軍列陣 大荒劍帝 陸地鍵仙 木葉:從解開籠中鳥開始! 國民神醫 春麗和奶奶 星辰之主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